名词解释:教育
时间:2020-06-04
人气:0
20 世纪 30年代中期,《新中华》载文: “现在你随便拉住一个稍稍留心中国经济问题的人, 问他中国经济性质如何, 他就毫不犹豫地答复你: 中国经济是半殖民地性半封建性经济。 ”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()
位于我国教育法体系第二个层次的是()
1916年 1 月,陈独秀在《青年杂志》撰文称: “个人之人格高,斯国家之人格亦高。个人之权巩固,斯国家之权亦巩固。而吾国自古相传之道德政治胥(皆)反乎是。 ”陈独秀意在()
在讲授新内容之前,教师常常要进行摸底测验,这种测验是()
19 世纪六七十年代,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人经办新式企业的做法,在通商口岸较为盛行。这一做法()
在整个心理咨询过程中,鼓励表达、深入共感、身体放松等属于()
乾隆时江南地主 “所居在城或他州异县, 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 ”。苏州甚至出现“土著安业者田不满百亩,余皆佃农也。上田半归于郡城之富户”。由此可知,当时江南()
学生在教师指导下,使用一定的仪器设备进行独立操作,观察和研究操作所引起的现象和过程,以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是()
北宋实行募兵制,兵士待遇较为优厚,应募者以此养家糊口,兵员最多时达120 多万人。这一制度()